闽商名人馆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实业教育家陈嘉庚(1874-1961)

     原名陈甲庚,后改陈嘉庚,字科次。祖籍福建省同安县。1874年10月21日在集美出生,其父陈杞柏系当时新加坡殷商。 

  陈嘉庚是近代中国杰出的华侨领袖,是一位著名的大实业家。他将一生中积累的资财都用在兴办学校的事业上。他不但在国内创办了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村和远近闻名的厦门大学,创办和资助了近百所学校,而且在海外也创办并赞助了许多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因此,毛泽东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人们也将他视为“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
  首办新学
  陈嘉庚十七岁时,去新加坡学做生意。生意相当兴隆,远在异乡的他却时时想念着生活在故里的母亲和乡亲。1893年他回国完婚时看到,那座他念过书的私塾已经关闭,小孩因无处读书成天在街上淘气惹事。怎么办?陈嘉庚决定用自己不多的积蓄创办一所学校。他对妻子说:“咱自己的日子有吃有穿就行,孩子出世,有钱多花,无钱少花,还是用这钱办学校吧。”妻子被说服后,他又一家一家地劝说族人联合起来办学。1895年,由陈嘉庚出资办起来的“惕斋学塾”开馆了,这是他出资兴学的开始。
  1912年9月,满怀报国之志的陈嘉庚重返祖国。陈嘉庚这时已意识到,在20世纪办教育就必须创办新学。要教国语、数学、自然、地理、历史,还有音乐、美术、体育,要分班上课。这就要有一定的规模,需要解散私塾,办一所全社统一的学校。小学建在何处?
  陈嘉庚最初选定了一块空地,可乡亲们坚决反对。据说,在那里动土有碍“风水”。后来又选中一块荒地,可荒地里有几个坟墓,乡亲们说在那里动土会惊动祖先,使儿孙不得安宁。怎么办呢?幸好陈嘉庚住宅西边有一个由海滩围堤而成的大鱼池,占地数十亩。陈嘉庚花两千银元买下了这个鱼池开始建校。1913年集美小学校开学,全社的130多个男孩都背着书包进了校门。从此,陈嘉庚填池建校,首办新学的事迹就在当地传为美谈。
  兄弟协力兴办教育
  陈嘉庚在兴学事业上取得的成就,与他的同胞弟弟陈敬贤夫妇的大力协助是分不开的。陈敬贤和他的妻子王碧莲一直与陈嘉庚合力经营事业,兴办学校,是陈嘉庚倾资兴学的得力助手。
  陈敬贤虽患有咯血症,但从不以病体为意,亲自购置扩建校舍的地皮,指挥建筑施工。为了发展农村教育,师范学校规定要招收从农村来的贫苦知识青年,不仅免收学宿费和膳费,而且还发给制服、被席和书籍。于是闽南地区的许多寒门子弟都投考集美师范,使集美师范成了闽南农村小学教师的摇蓝。
  当陈敬贤集中力量创办师范和中学的时候,他的夫人王碧莲也在为筹办女子小学奔忙。集美地区的女孩是根本不进校门的,往往为了招收一个女生,要不厌其烦地说服一家人。就这样,她动员了六十多个女童入学,成立了女子小学。后来,她又在集美创办了幼稚园。
  这个时期,陈嘉庚、陈敬贤兄弟还在集美大量创办各种实业学校,他们办起了航海学校、水产学校、商科学校、农林学校以及国学专门学校,使集美成了一个学校村。
  陈嘉庚、陈敬贤兄弟同心协力,把集美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海边小村改造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教育中心。他们不但是在集美办学,而且还扶持闽南地区的一大批乡村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在新加坡,他们也带头创办或参与创办了大量的华文小学、中学和中等专科学校。甚至南洋大学创办时,也得到过陈嘉庚的支持和赞助。这些学校的创办,客观上对祖国和侨居国人才的培养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倡办厦门大学
  1919年4月,陈嘉庚决定把在新加坡的价值数百万元的不动产全部捐作集美学校的永久基金;把海外企业交给陈敬贤经营,企业的收入除分利和扩大生产的费用外,全部汇回国内办教育。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说:“发了财的人肯全拿出钱来办教育的,只有陈先生。”
  当时,福建连一所大学也没有。他于1919年6月回国长住,把家中积存的四百万元全部拿出来,宣布要倡办厦门大学。
  陈嘉庚发誓要把厦大办成中国的“南方一强”。陈嘉庚为了节省开支,就自己购料雇工,自己设计建筑,很快建成了五座气势恢宏的学校大楼。他不惜巨资购置教学设备,请留学美国的林文庆博士担任校长,高薪聘请著名学者出任教授,1921年4月,厦门大学正式开学。
  厦门大学是在“五四”运动风起云涌的形势下诞生的。陈嘉庚主张,在厦门大学要贯彻科学、民主的精神,对各种新思想、新知识要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
  因此,他允许师生进行各种主义的研究,允许各种流派的人物到学校进行演讲,如鲁迅、蔡元培、黄炎培、马寅初和杜威等国内外著名学者都在厦门大学作过讲演。在图书馆里,可以借到各种政治流派的书刊,包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向导》、《中国青年》杂志等。
  这就使厦门大学成了当时福建的“民主堡垒”,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都是很早就在厦门大学开展活动了。
   可贵的“嘉庚风”
  陈嘉庚倾资兴学的事迹和精神感动了许多人。他的女婿李光前,从1934年起每年都要捐出大量款项作为兴学经费;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厦大和集美许多校友,陈嘉庚公司的数万名职工,还有许多社会贤达也都开始出钱、出力办教育。这就使社会兴学渐成气候,形成风气。这个社会兴学的风气,可称为“嘉庚风”。李嘉诚捐资办汕头大学,包玉刚捐资兴办宁波大学,都是在陈嘉庚兴学风气影响下出现的壮举。现在,这股可贵的“嘉庚风”来势更加猛烈,它大大地促进了国内侨乡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海外华侨教育的发展。

上一篇:联合国青年科学奖获得者——陈章良

下一篇: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

精彩视频
闽商风采
会长 高明辉

版权所有 伊犁州福建商会 技术支持:鸿商网络 地址:伊宁市开发区福州路
电话:0999-8333339 传真:0999-8333339 邮箱:378907851@qq.com